“清”风“徐”来,让清誉满满的林则徐活在当下
——《走近林则徐》编辑手记
核心提示: 《走近林则徐》一书脱胎于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马骏杰的同名讲座。作为一位在中国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在从政四十年、为官十三省的政治生涯中,林则徐以清立身,勤勉为官,造福四方,他的功绩和爱国爱民精神值得后人铭记和颂扬。
《走近林则徐》一书脱胎于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马骏杰的同名讲座。作为一位在中国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在从政四十年、为官十三省的政治生涯中,林则徐以清立身,勤勉为官,造福四方,他的功绩和爱国爱民精神值得后人铭记和颂扬。在编辑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也屡屡被感动,深受教育,但同时发现,林则徐不平凡的一生中还有许多事迹不为人知,在林则徐身上还有许多优秀品质未被“发掘”,这些事迹和品质也是我们在学生时代的各种历史课本中没有办法深度了解的。如果不能广泛阅读关于他的各种传记,我们对这一著名人物的认知只能片面地停留在“销烟”、“禁烟”、“民族英雄”等已被刻板化的符号上,相信读者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走近林则徐》书稿质量已属上乘,但我们跑到各大图书馆借阅、调研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种关于林则徐的图书,搜集了其中近年出版的重要著作的销售数据,得出了如下结论:此类图书多冠以《林则徐传》、《林则徐大传》等名,以全面表现林则徐的生平为目的;少数几本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林则徐,如下图中的《劲吏林则徐》、《水利大家林则徐》;另外一些书专门收录了林则徐的家书、书法、日记、奏稿、公牍等。通过分析销售数据,我们发现:大而全的传记图书取得了普通的销售成绩,倒是切入口很小的书,如家书、书法集等的销量、评论数都不错,如表1中的《林则徐家书》、《林则徐书法集》、《写给儿童的名人故事——林则徐》。
(部分出版的有特色的的关于林则徐的图书)
表1 2000年以后关于林则徐的图书的销售、评论情况
我们认为,林则徐是民族英雄,虎门销烟等事迹已为公众所熟知,反复提必定没有创新,也会影响这本书的品质和销量。于是,我们决心,从书名到整体包装,不要再重复那种“大而全”的路数,而是选择相对小的切入口。在通读书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民族英雄的身份之外,林则徐还是充满艺术才情的晚清文学家。林则徐的诗文堪称一流,题材多样,内容广泛,文字极具感染力。诗文中不仅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与高尚德行,更能窥探到其独特的为官处世之道,现代人从政、经商、治学、持家皆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林则徐的书法端整遒美,笔力挺劲,墨气鲜润,书格一如人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表达了林则徐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林则徐浑身上下散发出的那种正气,尤其让身为党员的我们颇为震撼。比如,本书书稿中讲到了他广交朋友时追求的那种“君子之交淡如水”:
另外,他在给儿子的家书中,就像《傅雷家书》一样,全方位地教导自己的儿子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在编辑过程中,我们不禁想起:习近平总书记近年在各种场合和会议讲话中提倡党内要有清风正气,另外,各种媒体关于习总书记的报道的标题中也屡见“清风”二字。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了一篇名为《让“崇清”成为一种风尚》的政论文章并加以深度阐释。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们大受启发,尤其是广为人知的“清风徐来”四个字让我们眼前一亮:“清”是个多义词,可以代表“清朝”;也可以指一个人、一篇文章的气质;“徐”字可以暗合“林则徐”。四个字有种独特的意象感:代表着一股清新之气徐徐扑面而来。因此,我们曾计划更改书名,让它显得文艺些:《清风徐来——走近林则徐》。
与此同时,我们还精心挑选了林则徐的书法、信札、诗词作品等附录在书后,令整部书更为丰满。在腰封上,我们准备打出这样的口号,希望把林则徐这么一个古人与当下的时代精神充分结合起来,希望党员干部能从这本书中有所收获:
党员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教育读本!
现代人修炼心性、涵养正气参阅读本!
经过反复思量,考虑到营销等环节,虽然我们放弃了“清风徐来”四个字作为主书名,而是保留了原来节目的名称,但我们在封面文案上紧紧围绕“清”字做文章,着力强调林则徐“做官清廉、做文清逸、做人清朗”的特征,力求把一个离我们有些距离的封建王朝的官员,和当下的党风建设结合起来,以史为鉴,从古人的身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抽离出为当下的党员和当代社会最应该尊崇的浩然正气。
通过这样的设计,我们希望更多的党政干部、普通党员能从这本书中学习林则徐的珍贵品质,能有所收获,能涵养正气。
(《走近林则徐》一书,策划编辑:王彦浩;
责任编辑:潘飞;文字编辑: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