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上丝路”更遥迢的,是骨肉血脉和华夏文脉
核心提示: 通过《穿越海上丝绸之路》,我们看到:海路迢迢,人来人往,融合与共存、传承与创新,一代又一代、一轮又一轮,海上丝绸之路怒吼了千年的波涛,仿佛再次发出华夏文明复兴的最强音,让全世界洗耳恭听!
书名:《穿越海上丝绸之路》
出版单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ISBN 978 -7 -5095 -7378 -5
出版日期:2017年5月
定价:39.8元
虽冠之以“路”,但与同样名扬天下的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无法被人的肢体所直接触及,它甚至不能像前者那样留下诸多有形、可触的物质遗产。但这种先天的劣势,加上海洋之无穷尽、海上文明之博大精深,倒是造就了这条“路”往往以更为柔性、无形、纷繁的特质呈现在众人面前,或者活在世人的想象、记载和传颂中。
与过往介绍“海上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着墨于史实典籍的所有通识性图书不同,《穿越海上丝绸之路》的题眼铿锵有力地落在“穿越”二字上。“穿越”意味着什么?确凿无疑,它首先是动词,目力呈现辐射之状——既是款款回眸,也是殷殷展望,既与古老的海洋文明隔空相视,也拓展中国与世界对话的另一条通途。所以,“穿越”还是贯通,是协商,是交换,是循沿着一条看不见的“红线”,与世界上每一个友好合作的国家“联姻”。总之,作为《穿越海上丝绸之路》的读者,你最好不要当默不作声的旁观看客,你完全可以通过书中三十二个当代人鲜活的故事,去顺藤摸瓜,探求这条海路的前世今生,以及比这条海路更遥迢的骨肉血脉和华夏文脉。
所有的文字仿佛取景框,精确地捕捉到积沉、绵延了几千年的丝路精髓。既书名为“穿越”二字,自然必须体现这种动态的贯连?!洞┰胶I纤砍裰贰芬苍诜⒒犹跃芍碌墓τ?,引领我们将目光从浩淼的历史中拉回,聚焦于灼灼耀耀的当下: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
2014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新规划。
2017年5月,“一带一路”论坛在北京举行,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将会再次回到世界舆论的“风暴眼”中,向四面八方尽力延伸,并发散它的辐射力、影响力。这一带一路,浅显地说,是用生意铺设中国通往并连接全世界的“商路”。跋涉漫漫长路,坎坷而艰辛,但勤劳的中国人就是用“生意”,重新把中国带回到世界之巅:比如,每年“双十一”,各家电商屡创惊人的销售业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去外国投资、进入世界500强等实例就是说明。
当然,除了看到生意作为“介质”的作用和力量,除了GDP、外汇这些数字,我们还须看到,通过这一条条丝路,通过与全世界做生意,我们也在输出文化、价值观、国民形象、精神面貌,让中国影响全世界,增强我们的“软实力”。马云等商业大贾成为各国政要、精英的座上宾,足以证明中国商人的地位。当我们的总理亲任高级“推销员”,带着中国高铁、中国核电……这些贴着“Made in China”标志的中国产品和技术去广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这如同习总书记在达沃斯论坛上的发言传递的信号一样,中国勇于成为领导世界的核心力量,但不会执行某些国家的单方面的强权、霸权,而是倡导对话和平等。所以,“一带一路”为中国重新寻求与全世界的关联建立了对话、合作的通途。生意中,有买有卖,有甲方也有乙方,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一个双方甚至多方才能完成的群体行为。生意中大家都追求win-win双赢局面,这个win-win就跟中国人结婚贴的“喜”字一样,讲究的是双喜——有丈夫还得有妻子,伉俪成双,各生欢喜;而生意伙伴追求的,也是这种“皆大欢喜”和“天下大同”。
所以,我们的确应该把目光投向“一带一路”论坛上,各国政要如何以“丝路”为纽带,共商国是;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些达观显要背后的万千人民,他们才是这条纽带上一颗颗虽微小但璀璨的明珠。
《穿越海上丝绸之路》中的这三十二个人物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是华人和当地人混血的“娘惹”“荅荅”;他们是豪门贵族的后代;他们是文化的继承者……曾经,他们的祖先,从广州、泉州、明州、扬州等港口出发,沿着漫漫的海上丝绸之路,经商,弘法,行医……,将中华文脉中最精华的佛经、瓷器、丝绸、茶叶、中药、建筑、书画、服饰、中文、饮食、戏曲、武术等播散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与当地人缔结连理,从而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加强异族间的融合和对话。哪怕过去好几代,老字号格外讲究的经营之道、略带异国口音的中文、老家的传统礼仪等仍然成为远方的游子和故乡之间最牢固的纽带,以及他们的精神图腾。
他们沿着祖先的足迹寻根溯源,将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古老海路无限伸展、绵延:他们继承家族企业、传统工艺的衣钵;他们将古老的刺绣与西方的时尚观念富有韵味地两相融合;他们沿袭师徒传承的仪式将老手艺发扬光大;他们漂洋过海,循着茶香,从南洋回国,寻亲访祖,找回迷失已久的精神故乡;他们在祖先发家的地方将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广播善果,反哺族人;他们把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散播至全世界;他们奇妙地与祖先曾合作过的生意伙伴的后人再次相逢在生意场上……每一个故事都饱含情感张力,颇具传奇色彩,人物的只言片语、赤子情怀,常在不经意间触动你我的心弦。
从今天的汤姆•潘恩、张帆、丁宗寅的生命轨迹中,我们仿佛可以看见约翰•科比、伍秉鉴、赛典赤•瞻思丁等故人的身影,也看见中国与世界各国不绝如缕的合作。海上丝绸之路如一条纽带,凝结着历史与今天、中国与世界。文明的流转、时空的轮回,彼此交织,勾勒出一幅庞杂、壮观、细腻且感人肺腑的贸易、文明和情感图谱。绵延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单纯的空间轨迹,而是一代又一代旅人的生命舞台,更是华夏文脉在茫茫海域划出的一道璀璨无比的延长线。
通过《穿越海上丝绸之路》,我们看到:海路迢迢,人来人往,融合与共存、传承与创新,一代又一代、一轮又一轮,海上丝绸之路怒吼了千年的波涛,仿佛再次发出华夏文明复兴的最强音,让全世界洗耳恭听!
(本书责编: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