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价格、产出波动与货币政策》书评
核心提示: 闫先东、朱迪星两位博士的合著《资产价格、产出波动与货币政策》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了。
闫先东、朱迪星两位博士的合著《资产价格、产出波动与货币政策》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了。
长期以来,资产价格和货币政策的关系一直受到理论界和各国央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至今未有定论。传统上,中央银行主要关注物价稳定,部分国家的央行甚至实行通胀目标制,根据未来2—3年物价的展望制定货币政策。但物价稳定并不能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资产价格泡沫破裂、2008年美国次贷?;荼湮澜绶段诘慕鹑诤Pザ际窃谖锛刍疚榷ǖ那榭鱿路⑸?。
在本轮金融?;?,各国央行普遍反对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做出反应,即反对逆风策略。但金融?;木薮笃苹盗Υ偈谷嗣侵匦滤伎蓟醣艺吆妥什鄹竦墓叵担踅缫苍诙辔忍教种醒胍性谇捌诮槿胱什鄹衽菽纬傻目赡苄?。
金融?;螅醒胍械慕鹑谖榷ㄖ澳芨油怀?,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责任日益加重,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必然给金融体系稳定带来巨大的威胁。实践中,美国、日本、瑞典、西班牙等国家都在资产价格问题有过失败的教训,成功应对资产价格波动的案例几乎没有。
从中国的情况看,在2015年股市震荡以及近期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升温的过程中,关于央行是否应该介入资产价格波动的问题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可以说,货币政策介入资产价格波动的原因及方式,既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也是理论研究的焦点,更是央行进行货币政策决策的难点。
闫先东和朱迪星合作撰写的《资产价格、产出波动与货币政策》一书选择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围绕经济后果这一政策评估准则,对货币政策是否介入资产价格波动决策时的利弊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具体来看,本书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核心问题展开探讨,即包括股票和房地产在内的资产价格的波动对实体经济到底有怎样的影响,以及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效率到底有多大。主要结论表明,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资产价格形成机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市场化的,这导致了价格波动向实体经济传导过程中存在较多障碍和扭曲,事实上,资产泡沫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很难正向刺激经济。相反,泡沫破裂带来的价格持续下跌却对实体经济有很大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在资产价格上升区制中流动性扩张的驱动作用非常显著,我国货币政策影响资产价格的能力强于欧美国家,对于控制资产泡沫是一个值得信任、可以借助的工具。
作者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应在前期积极介入资产价格泡沫,中国人民银行的沟通和预期调控能力远强于欧美国家中央银行,有条件利用小幅度的紧缩避免风险的持续积累。同时,还是需要着力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完善股票和房地产等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增强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让实体经济真正从金融市场的发展中获利。
本书兼顾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历史与现实、理论论述与数量分析,结构合理、逻辑严密、论述深刻、文句精炼,是一部非常有理论和现实价值的优秀著作。
总的来看,本书有三个方面的特点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一是作者对货币政策框架和资产价格波动相关理论非常熟悉。在书中,作者对国外理论研究的逻辑演进过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和准确的阐述,这种梳理并没有按照传统的不同渠道角度展开,而是紧紧扣住必要性和有效性两个核心问题,视角独特,与研究设计和结论建议都有较强的呼应。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本书对2015年之后很多前沿研究都进行了介绍和评述,更凸显了本书的价值,有很强的可读性和理论价值。
二是作者对国外理论发展与国内现实情况结合时非常谨慎。在本书的每一部分,作者都会仔细地分析国内外市场参与者目标架构、面临的约束、政策传导障碍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将这种差异与前沿理论的基本假设进行对照,从而更理性地判断中国的现实。书中关于理论现实结合的很多思路和观点,尤其是对国内居民消费行为、企业投资行为的一些思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三是作者非常关注政策建议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在每一部分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后,作者并没有仅仅就数据结果来空谈观点和建议,都是将实证的结论结合现实进行系统性分析,尤其是对中央银行在进行政策权衡时的一些现实约束,如央行沟通、政府短期目标压力等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这些结合现实的分析判断也让本书的理论和实证模型的分析结论更有价值。
闫先东博士长期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从事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和政策评估等相关工作,有丰富的理论和实务经验。他不仅对主要国家央行货币政策演进过程非常熟悉,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政策传导过程中存在的特质性问题也有独到的见解,对问题的剖析和政策建议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朱迪星博士是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年轻学者,他长期关注国内外理论发展动态,熟练掌握前沿理论实证分析方法,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功底。
作者对我国货币政策应对资产价格相关问题的研究兼顾了理论性和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广大经济金融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相关领域的理论发展,而且对于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也提到了当前资本市场和货币政策理论研究中还存在着很多未被澄清的问题,如资产价格泡沫的识别,货币政策介入的时机和力度选择,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在稳定资产价格上的协调配合等问题,这些都值得学术界和实务界进一步关注和探讨。